首页

国产万万女王在线

时间:2025-05-25 11:13:31 作者:专访马特夫兹·弗兰盖日:冀斯中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浏览量:37429

  中新网宁波5月23日电 题:专访马特夫兹·弗兰盖日:冀斯中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作者 陈天浩 奚金燕 蓝伊旎

  “我们非常期待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向高技术、绿色化领域纵深发展。”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东欧博览会”)期间,斯洛文尼亚经济、旅游和体育部国务秘书马特夫兹·弗兰盖日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如是表示。

斯洛文尼亚国家馆开馆仪式上,马特夫兹·弗兰盖日发表致辞。 王刚 摄

  5月22日至25日,中东欧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办。作为本届博览会主宾国之一,斯洛文尼亚派出由弗兰盖日率领的高级别政府代表团及25家涵盖高端制造、数字技术、食品物流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参展,重点推介其产业创新成果与投资合作项目。

  弗兰盖日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下,斯中双边贸易额在过去十几年里实现显著增长,充分体现了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与可持续性。

  同时,他也表达了更多期待:“未来,希望能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中,斯洛文尼亚国家馆设置了绿色生态、美食品鉴、低空经济等5个特色区块,旨在展现其“绿色、创新、智能”的发展理念。展区内,包括电动飞机制造商、无人机企业在内的多家斯洛文尼亚创新型企业集中亮相,吸引众多采购商驻足洽谈。

  “这些成果印证着我们在航天航空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活力,当前斯洛文尼亚正稳步发展成为欧洲新兴的先进技术研发基地与可持续创新枢纽。”弗兰盖日说,对于中国合作伙伴和投资者而言,斯洛文尼亚不仅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更具备完备的产业链和活跃的初创生态,是连接欧洲4.5亿消费者和2900万家企业的理想门户。

  他特别提到,两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斯洛文尼亚已形成从电池生产到整车组装的完整产业链,欢迎中国企业前去设厂。此外,他还诚邀中国游客走进斯洛文尼亚,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与美食文化。

  “宁波是一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港口城市,这里企业家云集,机遇颇丰。”弗兰盖日说,六年前他曾来此参会,如今亲眼见证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飞跃式进步,深感振奋,期待此行能有更多收获。

  “当前,全球局势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他表示,斯中两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斯洛文尼亚愿与中国携手,共同维护开放、公正、规则导向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构建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十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领域)

3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巴萨球员佩德里:在赛季剩余时间和主教练哈维做到最好

每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美国著名佛教圣地佛光山西来寺都会举办庆祝活动。谢露嬉也参与其中,在大年初一为祈福的香客带去敦煌舞表演。飘逸灵动的舞姿和轻盈的步伐让观众沉浸在古老的敦煌艺术中。

【第七届进博会】用一个中国结,能和外国友商交换到什么?

本届砌筑国赛精选项目共设两个竞赛模块,总时长为15.5小时,选手要在三天内完成所有竞赛任务。其中,模块一为“天津之眼”,设计意向取自天津地标永乐桥摩天轮,采用红色、绿色、黄色三色砖组砌,作品全尺寸为1740毫米x1259毫米,全部用砖量约160块左右,作品用摩天轮、天津简写字母T、J等元素构图,既体现天津地域特色,又体现砌筑行业特色。模块二为“津津有味”,设计意向取自汉字“津”,将天津广播电视塔等地标性建筑抽象化融入其中,作品尺寸为2040毫米x1250毫米,采用红、绿、黄三色砖组砌,全部用砖量约160块左右。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推动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行业深度融合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改革发展的“推进器”。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着力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善于用群众身边小故事讲好改革大道理,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推动形成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的生动局面。

沈铁:中秋、国庆黄金周预计发送旅客1000万人

浙江大学6日刊文深切缅怀校友李政道。文章说,李政道在浙大打开求索物理的大门。1943年,年仅17岁的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学,虽然仅在浙大求学一年,但对于母校感情十分深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校讲学,调研招生、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思考新中国的人才培养。1991年,李政道在浙江大学创办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开启了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学科建设的新时期。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